兩化深度融合催生“智慧礦山” 鞍鋼礦業實現跨千里運營管控
發布時間:2016-12-18 13:53:00
來源:遼寧日報 作者:唐佳麗 金榮生
“把數據放到系統上,地下地上的資源分布看得一清二楚,工程師們就像長了透視眼,準確地告訴我們下一步該干啥。”提起“智慧礦山”的管理系統,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測量大隊隊長付國榮贊不絕口,“如果說以前我們出數據,給公司提供的是平面圖的話,現在拿出來的就是X光片。”
這套管理系統,是鞍鋼礦業“智慧礦山”建設的主要手段。
作為我省首批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試點示范標桿企業,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擁有36個直屬單位,地跨鞍山、遼陽、大連三座城市,傳統的管理手段,無法實現企業內部管理的高效運行。基于此,他們在數字化礦山建設成果的基礎上,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,開始全面推進“智慧礦山”建設。這套植根于數字化,又經過智能化升級的管理系統,涵蓋了生產、設備、財務等主要業務領域,實現跨千里運營管控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今年11月底,通過“智慧礦山”建設,鞍鋼礦業基本實現了智能化指揮、自動化調度和資源的高效配置,構建起覆蓋36個直屬單位的資源一體運營管控平臺,解決了礦山生產與管理的復雜多變、原料不確定性強、作業環境惡劣等諸多行業難題,實現了降低能耗、穩質高產的目標。
“智慧礦山”建設的前臺操盤手之一、公司信息中心經理王歡有個形象的解釋:“以前做事是人找數據,‘智慧礦山’的模式是數據找人,精準的數據指揮人的行動。”
12月16日,鞍鋼礦業數據中心生產信息集成平臺電子屏顯示:齊大山礦有臺M01電動輪停工檢修。工程設備保障部副部長李長亮早就安排好了檢修人員到礦山。“這臺機器的大小問題系統里都有標識。一次停工,檢修幾組部件,順便做維護。以前,這些活兒可能要跑好幾次。”這種方便快捷,與系統提供的數據精準細致密不可分。
測量大隊“沒有X光照片”前,打眼作業難免準度失誤,如今,定位精準,僅節省的炸藥錢就是不小的數目。這都是鞍鋼礦業追求安全生產、環境保護、資源利用與企業效益動態平衡的“智慧礦山”理念的直接體現。
“‘智慧礦山’建設,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手段,而是智慧的思想,創新的意識。”說起“智慧礦山”,王歡總不忘提起總經理邵安林當年首倡這一戰略思想的前瞻性,“也許,這才是推進礦山企業管理創新,轉變企業運營、管理模式的示范意義,也是提升企業管控力、執行力和競爭力的根本所在。”